小儿行为测听

行为测听的检查结果既能反映外周听力的状况,又能表现听觉中枢的能力,因此被认为是“真正意义上的听力测试”,对于预测助听器的配戴效果更有意义。

 

不同年龄段适用的行为测听:

 

行为观察 

 

也可以根据测试者的个体差异情况选择适合他的测听方法为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行为观察法

适用群体:适用于0~6月的婴幼儿

目的:利用声音对婴幼儿进行刺激,来观察受试婴幼儿在无条件反射状态下对声音刺激的行为反应

定义:刺激声出现→观察婴幼儿听觉行为改变→评估婴幼儿听力状况;只能作为听力正常或疑有听力损失的初级指标,需要客观测试确认结果

测试环境:隔声室

受试者状态:确保测试时,孩子保持清醒或睡得不太熟。3个月理想状态是介于浅睡眠&安静清醒状态之间

 

 

 

测试人员及做法

 

诱导观察者

1.尽快与小儿建立亲近关系,吸引小儿,让其注意自己面前的玩具,使其处于安静状态,但不要太投入;

2.向测试者发出给声时机;

3.给孩子做出相应的鼓励;

4.记录下有关信息,如发声玩具刺激声的频率成分和刺激声强度、给声侧别、反应侧别、要准确描绘出孩子转头运动的情况和反应方式;

 

测试者

控制给出刺激声的强度和频率,判断受试儿的反应是否为听性反应。注意小儿反应,若小儿对刺激声无反应,再次给声,直到出现反应。

用高频刺激声和低频刺激声的发声玩具测定每一耳,重复并随机使用无刺激声的对照法——给四次有效刺激声,随机给1此无效刺激声作为对照检查。

最后用强度最大的信号来引出惊跳反应,这个信号可能把小儿吓哭,给声之前需向家长说明。

测试距离:发声玩具与测试耳和声级计麦克风的距离相等,为30~45cm,并使之处于同一水平,声源置于小儿耳后,确保在小儿视野范围之外

 

测试位置

 

 

小儿合适位置:最佳姿势是坐在高椅上,感到舒服,可随意将身体从一侧转向另一侧;可坐在母亲腿上,母亲轻轻扶住孩子的腰,但母亲不要对声音反应;

四个月以下的小儿可让其处于浅睡眠状态。

家长不要乱动,不要给予提示

 

诱导观察者位置:在受试儿对面,用玩具引导

测试者位置:在家长侧后方,利用设备或玩具发声

 

 行为观察

 

刺激声的选择

 

经频率标定的发声玩具、便携式评估仪、窄带噪声、宽带噪声、语言(尤其熟悉的声音)

 

(临床儿童行为测听常用发声玩具主频参考:

鼓的主频约为250~500Hz,属于低频的发声物;

木鱼的主频约为800~1000Hz,属于中频的发声物;

三角铁的主频约为6000Hz,属于高频发声物)

 

注意站在旁边去测声音的大小

给声时间:给声持续时间为3~5s,给声间隔至少持续10s

 

 

给刺激声观察小儿的反应

 

小儿反应:闭眼(眼睑反应)或者全身抖动(Moro反射)等较为多见,部分婴儿在睡眠状态下,突然受到声音刺激

 

头或眼球转向声源方向

睁开眼睛双眼(觉醒反射)

眉毛活动

眨眼

四肢运动

停止活动或发出声音

一时性深呼吸

吸吮反射(停止吸奶或发出“啊”的声音)

突叫反射

呼吸速率的改变

 

Moro反射:出生0~3个月的听力正常小儿对50~60dB(A)的声音会表现为眼睛睁开、全身抖动、两手握拳、前臂屈伸。


记录并解释:记录下发声玩具刺激声的频率成分和刺激声强度,给声侧别、反应侧别、要准确描绘出孩子转头运动的情况和反应方式;
行为观察测听

不应该用于:筛查听力;估计开始的听力阈值;确定助听器的目标值——这必须通过ABR和ASSR得到;这可能对于解读ABR结果起到辅助作用

Link:小儿行为测听

REF: Bluetooth Hearing AidsITE hearing aidsDigital Hearing Aids
The article comes from the Internet.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, please contact [email protected] to delete it.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