助听器验配的九大原则
在这里提供”儿童助听器验配的九大原则”供各位家长参考:(数据源:婴幼儿听力损失的早期诊断评估及干预(8),黄治物,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年第22卷第3期,P337-338)
1.确切诊断:诊断孩子的听力情况需要包含电耳镜、中耳鼓室图、声导抗和其他电生理检查(听觉脑干诱发反应ABR、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、耳声发射OAE等等),另外要特别关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(LVAS)、听觉发育迟缓、听神经病和高频听力损失及分泌性中耳炎。和大家沟通一个观念,就是我们”无法单凭一种检查的结果就断定孩子的听力情形!”
2.助听器早验配:在孩子诊断为”永久性听力损失”的”一个月”之内对婴儿进行助听器验配。
3.双侧验配:
——可延缓听觉年龄
预防单侧耳听觉剥夺,避免听神经功能衰退;(单侧耳听觉剥夺是指双侧皆有听力损失,但只验配单侧助听器,那么未验配那一侧的听力损失会逐渐加重,对于言语的分辨理解能力也会随之下降。)
——您也可以是顺风耳
实现360度声源定位:声源定位能力是指知道声音从哪个方向过来,具体距离的大概多远,这个能力会影响到安全性(例如:车子从后面按喇叭,如果分不清哪边会发生危险)。
——抑制耳鸣现象
减轻耳鸣的干扰,降低由此引发的痛苦,即减少患者耳鸣的不适感。
4.适当干预:
对于最大声输出刺激ABR未引出的患儿不应放弃验配助听器,尤其当患儿年龄小于1周岁时,更应该避免不干预的情况发生。
事实上,“听性脑干反应未引出”的结果常见于以下3种情况:
(1)测试仪器和测试人员的原因导致的测试差错;
(2)极重度高频听力损失;
(3)听神经病。
避免过度干预:对于部分6个月以内的婴儿存在听觉发育迟缓,尤其是诊断评估为轻中度听力损失的情况,建议3个月后复查听力,然后决定是否验配助听器,以避免过度干扰。
5.选择性能好的助听器:
放大技术的区别,多信道vs单信道的差异,是为了”确保孩子持续的可听度”。
6.获得全频段的听力补偿:
必须有可以参考的听力阈值检查结果(至少需要5,1,2,4K的结果)
儿童行为测听测试方法:
——行为观察测听 (BOA) 0-6 月;
——视觉强化测听(VRA)6月-2.5岁;
——游戏测听(PA)2.5岁-5岁;
——客观测听,包含ABR、ASSR、OAE、40Hz。
听力评估是逐步精确的过程,因此一般要在7岁之后方可获得较精确的行为测听结果!
7.专业的助听器调适:
助听器种类可分为6种:耳背机、 ITE、 ITC,、CIC、IIC、CRT。
耳背式助听器应为儿童首选,原因有三:(1)耳道仍持续成长;(2)耳垢并不直接与助听器接触;(3)耳背式助听器带有更多功能:包括Telecoil、无线功能、FM等。
世卫组织做过多项调查和研究,不建议孩子在14岁以前佩戴ITE(定制机)。
8.验证助听器效果评估:
包括林氏6音测试、助听后听阈、言语测试和真耳分析 (例:RECD真耳和耦合腔的差距)。
其中真耳分析更准确,因为每个人的耳道大小、生理结构不同。其能更客观评估:能客观检验助听器在整个频率范围的增益或输出,实时显示出助听器的增益或输出是否与处方公式的目标曲线吻合,这样用户就可以得到更大的受益。
9.正确使用助听器:
(1)尽可能采用软耳模;
(2)父母需观察有无反馈啸叫;
(3)需更换标志:
耳模与外耳相关部位贴合度下降,助听器开始外部啸叫;
耳模破损或导声管脱位;
耳模正确佩戴后感觉胀,闷,痛。
(3)更换规律:
小孩耳道在12 – 15岁以后开始就不再明显长大;
小儿耳模建议3 – 6个月更换一次。
Link:助听器验配的九大原则
REF: Hearing Aids, Bluetooth Hearing Aids, Hearing Aids TypesThe article comes from the Internet.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, please contact [email protected] to delete it.